發布日期:2021-05-11 09:06:46閱讀:6126
3月25日,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中國三農報道》對武漢東湖水環境治理進行了報道,其中特別提到了由武漢中科水生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水生”)承建的華僑城濕地公園水生態修復提升改造工程。
“東湖的中央有一片人工濕地,如今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然而十多年前,這里還是一大片魚塘?!毖胍曈浾咴趫蟮乐刑岬降娜斯竦鼐褪侨A僑城濕地公園,它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風景旅游區,場內地勢較平坦,占地面積約12萬m2,水域面積約6.75萬m2。公園呈南北向帶狀地形,西側為東湖的最大湖區—郭鄭湖,東側為東湖的湯菱湖,南側的湖中堤岸可直接連至東湖磨山風景區,是東湖綠道“湖中道”(如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濕地公園原為東湖當地居民進行水產養殖的“田”狀魚塘,2016年建成后開放。原濕地公園水循環系統故障,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鳥類減少、空氣質量下降,存在整體景觀效果差、水生態系統不穩定、管養維護不到位等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公園上游挺水植物瘋長、中部輪葉黑藻遮擋水面、局部底泥淤積。天氣炎熱時,觀賞水面景觀中布滿青苔、輪葉黑藻,秋冬季則落葉枯枝堆積難清理,嚴重影響公園內的景觀效果及水質效果。
圖:華僑城濕地公園原始地貌
為提升園區整體景觀品質,確保水質目標實現,構建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2019年,武漢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委托中科水生對華僑城濕地公園實施水生態修復提升改造工程。主要設計理念是通過水質凈化處理系統和生態濕地系統的方式,對現狀濕地進行修復與重建,同時堅持生態與美學并重,實現生態系統自我維持及修復,并發揮良好的生態和景觀功能。具體措施如下:
1.清表清淤
清除影響水域景觀的水生植物,清理淤積底泥,打通水循環通道。
2. 水循環設計
在水循環通道打通的基礎上,改善濕地內部的水循環動力。
3. 底質環境改良
清淤后進行底質環境改良,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底質改良、設置杉木樁圍隔、鋪設生態濾石床、在濕地進水口加設過濾器。
4. 水生植物恢復
根據本項目濕地公園的定位,選取景觀性效果較好的挺水植物,在充分理解各景觀節點主題的基礎上,通過挺水植物的合理搭配,將公園分為彩草園、水上園、蘆葦園、濕地保護區、沼澤杉樹林(如下圖),形成了“一園一景”水域生態景觀效果。
圖:彩草園實景圖
圖:水上園實景圖
圖:蘆葦園實景圖
圖:濕地保護區實景圖
圖:沼澤杉樹林實景圖
5. 魚類、底棲動物、浮游動物等放養
修復前的濕地水體魚類主要以鯽魚和小雜魚為主,食物網、食物鏈不完善,中科水生在水生植物群落構建完成的同時對水生動物群落進行了優化。
經過中科水生原位生態修復,濕地公園原先黑臭的底泥已經變成黃色,全園水質達到并維持在二類水質,透明度≥2.0m,清澈見底,不再發生藻華、青苔等?,F狀濕地分為蘆葦濕地初級過濾區、濕地保育深度凈化區、沼澤活水推流區、凈水水景涵養區(如下圖),構建了“水上濕地、水下森林”的生態自凈系統。
為創造良好的生態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公園還根據目標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進行了針對性地設計,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巢、避敵的良好條件。據東湖有關記錄,近40種鳥類在此生存和越冬,其中省重點保護動物10種。同時,復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兩棲類、蜻蜓類動物提供了繁殖、棲息、越冬的場所。漫步在濕地公園,隨處可見野鴨們在水面劃動著翅膀,激起一圈圈漣漪,從湖的這頭慢悠悠地劃向那頭。
圖:清澈的湖水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絕佳的居所
站在濕地上方的彩虹橋往下看,湖水清澈見底,一窩窩游過的小蝌蚪不時引發孩子們陣陣驚叫,一幅人水和諧新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圖:彩虹橋從落羽杉林中穿梭而過
中科水生對華僑城濕地公園水生態的修復提升,在保護原有植被的基礎上精雕細琢,集生態科普與環保教育為一體,并提供多樣化的景觀體驗,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座“開放式的生態博物館”,給武漢增添了新的活力。
圖:華僑城濕地公園成功打造了以自然和諧為美的現代城市景觀